- 友好往来
- 1808 4867 801
- 180 3046 9381
- 153 9004 6981
- 咨询热线
- 028-61981581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能够还原斐林(H.von Fehling)试剂或托伦斯(B.Tollens)试剂(银氨溶液)的糖称为还原糖,所有的单糖,不论醛糖、酮糖都是还原糖。大部分双糖也是还原糖,蔗糖例外。斐林试剂是含Cu2+络合物的溶液,被还原后得到砖红色Cu2O的沉淀。托伦斯试剂被还原后(银镜反应)能生成单质银,在试管壁上可看到“银镜”。
GB/T 5009.7—2008 主要更新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 5009.7—2008《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T5513—2008《 粮油检验 粮食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还原糖部分、NY /T1751—2009《 甜菜还原糖的测定》。
本标准与 GB/T 5009.7—2008 相比,主要修改: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将 GB/T 5009.7—2008与 GB/T5513—2008还原糖部分进行了同类合并。
分享|食品论坛网友还原糖检测心得: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的硫酸铜的铜离子为此化学反应定量的标物,次甲基兰为氧化还原指示剂(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2、此实验为什么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还原糖会形成酯(不具有氧化性或氧化性不强的含氧酸如乙酸)、有机酸(如被硝酸氧化),样液中的二糖及多糖与淀粉会水解成还原糖,结果可想而知。
3、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的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既然实验得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那么硫酸铜遇碱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不能使实验正常进行,必需使其(铜离子)在可溶状态下才行,酒石酸钾钠与铜离子络合就达到了目的。
4、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
a)反应液碱度:碱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样液消耗也越多,故样品测定时样液的滴定体积要与标准相近,原理在此,这样误差要小。
b)锥形瓶规格:不同体积的锥形瓶会致使加热的面积及样液的厚度有变化,同时瓶壁的厚度不同影响传热速率,故有时甚至是同一规格但不同批的锥形瓶也会引起误差。
c)加热功率:加热的目的一是加快反应速度,二是防止次甲基兰与滴定过程中形成的氧化亚铜被氧气氧化,使结果偏高。加热功率不同,样液沸腾时间不同,时间短样液消耗多,同时反应液蒸发速度不同,即时碱度的变化也就不同,故实验的平行性也就受影响。
d)滴定速度:滴定速度越快,样液消耗也越多,结果会偏低。
5、滴定终点有时不显无色而显暗红色,是由于样液中亚铁氰化钾量不够,不能有效络合氧化亚铜成无色的缘故。故可在反应液中适量添加亚铁氰化钾,标准与样液添加量一样。
版权所有:成都市企业检测技术协会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南路18号B座.911室.(会议接待)
传真:028-61981581 | 邮箱:1601723401@qq.com